“拍深吃透”,丁和花22年记录丝路新疆
“行走新疆22载,吸引我的从来不只是地理风景。尤其当冯其庸先生语重心长地叫我把西域‘拍深、吃透’后,新疆就变成了我学习、探索的时空隧道。”《丝路新疆: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》8月7日在沪首发并将亮相上海书展,作者丁和如是感叹。
“行走新疆22载,吸引我的从来不只是地理风景。尤其当冯其庸先生语重心长地叫我把西域‘拍深、吃透’后,新疆就变成了我学习、探索的时空隧道。”《丝路新疆:凝固千年的文化底片》8月7日在沪首发并将亮相上海书展,作者丁和如是感叹。
传统中国人谈艺论文大多围绕具体的创作展开,由此重法度而轻观念,重直觉感会而轻逻辑推衍。自六朝至晚清,经年日久,大量与格式、法度相关的形式讨论得以累积成型,虽类分不免细碎,但在规范创作、引导鉴赏等方面一直有效。这说明,在历时的价值观形成与更替外,传统文学自有其固